近期,分院党总支落实《中共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委员会文件》(绍学院元培党委〔2019〕5号),开展“元培精神大讨论”活动。各支部通过支部大会,会后查阅资料,座谈会,进行探讨和总结。通过凝心聚力的大讨论,各支部积极总结提炼“元培精神”和院训内涵。

学生第四党支部开展座谈会
学生第五党支部支部大会
学生科创中心党支部会后查阅资料

学生第二党支部会议记录
教工第一党支部会议记录
经过分院师生的大讨论,提炼出以下“元培精神”以及院训表述语及详细解读:
一、元培精神
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详细解读: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遵循思想自由,学术自由。认为学生应该自主的吸纳各方面的知识,慢慢形成自己的定见, 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成才、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2、求实创新,立德树人
详细解读:看得远,踏得实,既要低头,实实在在做事、学习、搞科研,又要昂首挺胸,高瞻远瞩。在踏实实践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德正则身正,身正则心正,心正则无歪门邪道,则国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之大,在于学校之大,在于教师之大,更在于学生之大,以德为基础,先教做人,再教为学。
3、修德砺能,自强笃行
详细解读:修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原意为“美好”,后引申为学习、培养。“德”指道德品行。修德是指我院师生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追求美好的精神境界。
砺能:语出《尚书》:“砺乃锋刃,无敢不善”。“砺”原意为名词“磨刀石”和动词“磨”,后引申为“锻炼、磨练”。“能”语出《诗经》:“各奏尔能。”指才干和技能。砺能是指我院师生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也对学生毕业后的刻苦磨炼和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能力提出了要求。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自力图强、努力向上、奋发进取,做时代的强者。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院师生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所必须持有的精神。
笃行:语出《礼记•学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意指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踏踏实实,坚持不懈之意,笃行是为学五个层次和递进的最后阶段,也是修德、砺能、自强的落脚点,要求广大师生求真务实、知行合一,把远大理想志向变成坚实的实际行动。
4、修德求真
详细解读:
“修德”是育人理念,浓缩着历代绍兴名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体现了大学生爱国荣校的理想追求;“求真”,反映了师生的价值追求,是高校大学生重要且应有的精神品质。“修德求真”之思想精髓与古越先贤崇尚自然、务实尚用、开拓进取之“越学”作风一脉相承,成为校园文化个性和学术品格独特而鲜明的标志。这也体现元培学子坚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美好品质。
二、院训提炼
进德修业
详细解读:《周易·乾》有云:“君子进德修业。”德,就是我们的道德修养、道德境界;业,就是我们的技能、能力。一是通过读书修身养性,澡雪精神,使道德达到至美至善之境;二是通过读书来增强学识,获取专长,以便在社会上谋求必要的生存与发展。院训教导我们在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时还有注重我们品德修养上的成就,将道德加诸理想,用道德规范实践,日日耕耘,日日反省,将昂扬的青春安放在实处。